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2)

时间:2014-11-06 11:15 点击:
(5)各种计算均考虑施工过程的模拟。 (6) SATWE/PMSAP/Midas弹性计算对比如下: a.SATWE前三周期分别为3.95、3.84、3.11,PMSAP前三周期分别为4.10、3.94、3.27,PMSAP前三周期分别为4.13、4.04、3.41; b.SATWE

  (5)各种计算均考虑施工过程的模拟。

  (6) SATWE/PMSAP/Midas弹性计算对比如下:

  a.SATWE前三周期分别为3.95、3.84、3.11,PMSAP前三周期分别为4.10、3.94、3.27,PMSAP前三周期分别为4.13、4.04、3.41;

  b.SATWE最大层间位移角1/1211 (X向地震)、1/1303 (Y向地震)、1/2442 (X向风)、1/2519 (Y向风);PMSAP最大层间位移角 1/1194 (X向地震)、1/1241 (Y向地震)、1/2526 (X向风)、1/2633 (Y向风);

  c. 三种计算位移比分别为1.37、1.35、1.34;有效质量系数分别为98.1%、98.4%、98.3%。

  5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验算

  在设防烈度地震(中震)作用下,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的核心筒、底部加强区外围的剪力墙)竖向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均符合规定;关键构件均满足中震不屈服的要求。部分楼层的框架梁、连梁出现较轻微的抗弯屈服,进入屈服阶段,但其受剪承载力未出现明显退化,属于局部延性损坏,经一般修理可继续使用。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中震)作用下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6 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

  采用MIDAS/Gen进行大震作用下的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在MIDAS/Gen中使用ATC-40(1996)和FEMA-273(1997)提供的能力谱法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

  在本工程的Pushover分析中,选择三种类型的水平荷载分布模式,即模态分布模式、加速度常量分布模式和风荷载工况倒三角分布模式。考虑到结构布置及荷载分布的非对称性,每种荷载分别按X、Y两个主方向加载。Pushover分析完成后,由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判断结构薄弱位置,根据塑性铰所处的状态,检验结构构件是否满足大震作用下性能水准的要求。

  分析各个工况的能力谱曲线有以下特点:

  (1)在设定目标范围内,各荷载工况下得到的能力曲线均平滑上升,未出现陡降段或突变段。各能力谱大震需求谱均有交点。

  (2)结构在X方向和Y方向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较为一致。

  (3)模态分布加载模式更不利,而加速度常量加载模式过于保守。同时这也说明了推覆分析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平荷载分布模式,选择多种加载模式并相互校验有利于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更好掌握。

  7 结语

  本工程为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针对本工程采用了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确定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

  (1)用三个空间分析程序SATWE、PMSAP和MIDAS进行计算,施工图设计时取三个程序计算得到的不利结果进行结构构件的设计。

  (2)根据静力弹塑性的分析结果,对结构中塑性状态程度较深的框架梁,将考虑适当加大截面、提高配筋率,以提高其承载力,防止这些部位发生较大的破坏。

  (3)本工程能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4)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本工程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